距展会开幕还有 00

  自去年初以来,储能系统价格一路走低,从约1.5元/Wh的均价降至如今的不足0.5元/Wh,降幅超过66%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2023年全年新成立储能企业超过11万家,2024年上半年又新增4万余家。激烈的竞争让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,导致行业陷入普遍微利及亏损的境况。如何推动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关注焦点。


在远景高级副总裁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看来,储能内卷的主要原因是储能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。目前,不管是电源侧储能还是电网侧储能,主要都是为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建设强制配套的。这种情况下,储能对于风电和光伏的建设者来说更多是一种成本负担,而非有效资产。虽然政府会给一些补贴,电网也会提供一些调峰调频补偿,但这些收益仍无法支撑储能合理投资回报。


电力市场交易、租赁市场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加剧了储能内卷。电力市场交易中,储能从电价差中获得的收益与建设运营成本相比完全不匹配,难以实现自负盈亏。租赁市场上,企业更倾向于自建储能电站,导致租赁市场不确定性大且价格下降迅速。政策补贴方面,新能源、储能电站开发商认为政策不可持续且存在很大不确定性,因此不愿基于当前政策计算未来资产回报。


另外,储能电芯成本占储能系统总成本60%,且电芯生产具有连续性要求。由于过去几年电芯产能过剩,很多企业为了保持产线连续生产,宁愿亏钱也不愿停产,这也导致了储能电芯价格战的形成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使得储能行业陷入了恶性价格内卷的困境。

上一篇:储能产业发展及政策现状 下一篇:16GWh!中国电建启动2025年超大规模储能系统设备集采